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加速体育人才培养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——就《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答记者问
加速体育人才培养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——就《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答记者问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加快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,体育总局近日印发《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人才规划》),就2023至2035年体育人才工作进行部署。同期,总局人事司相关负责人就《人才规划》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答:人才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。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,习总从统筹“两个大局”的战略高度,提出新时代人才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,为体育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战略目标,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。目前,体育人才队伍规模、素质、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,亟须对新时代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规划和安排。今年初以来,我们对体育人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,总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定位方向、目标任务、体制机制等进行了分析论证。在此基础上,编制形成《人才规划》。这是体育系统面向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制定的中长期人才规划,必将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。
答:《人才规划》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围绕体育中心工作,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:一是坚持党管人才,提升人才工作优先级。着力加强和完善各级党组织对人才的引进、使用、激励和保障力度,吸纳各方面优秀人才“为体所用”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、系统思维。根据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、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等重点领域紧迫需要,前瞻性布局、全局性谋划、整体性推进,努力实现体育人才规模、质量、结构、效益相统一。三是坚持解放思想、改革创新。充分发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牵引作用,在人才引进、人才评价、人才激励等方面创新举措,营造尊重人才、竞争择优、待遇适当、保障有力的制度环境。四是坚持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。聚焦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更高要求,结合国际体育竞争的严峻形势,培养更多“高精尖”人才,打造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梯队。
答:体育人才队伍数量大、类型多、覆盖广,需要分类施策、有的放矢。《人才规划》根据体育人才功能定位,将体育人才划分为重点人才和专项人才,共两类八支人才队伍。比如重点人才包括体育党政管理人才、体育战略人才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,这些人才起着支撑引领作用。专项人才中的全民健身人才,包括全民健身指导、科研和基层组织人才;竞技体育人才,包括运动员、教练员和裁判员;体育产业人才,包括经营管理和应用型人才;体育文化人才,包括体育文化研究、文物博物和新闻传媒人才;体育对外交往人才主要聚焦于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员。针对不同人才队伍特点和作用,分别制定支持措施,做到突出重点,实现以点带面,强化示范引领。
答:《人才规划》谋划实施8项人才培育重大工程。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,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助推器。比如在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方面,将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,拓宽人才来源渠道,优化公益服务激励机制,进一步提升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活跃程度,同时根据体育培训市场需求J9九游会官网,修订和完善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标准,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审批流程,加强审批监管,规范从业行为。比如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,将聚焦2028年、2032年奥运会和2030年、2034年冬奥会参赛任务,全面评估人才梯队建设,制定以奥运周期为尺度、以重大赛事为节点、以各年龄段队伍为核心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规划,抓实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工作。
答:《人才规划》聚焦人才的培养、引进、评价、激励等关键环节发力,加大政策创新力度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动员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价值导向,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贡献率,实施人才培养购买服务、人才输送“以奖代偿”等机制,激发各级各类机构培养体育人才的动能。人才引进方面,坚持“刚性引才”与“柔性引智”相结合,向用人主体放权赋能,简化人才引进程序,加强政策惠及和服务保障,充分吸纳科技、卫生、教育等领域高水平人才为体育贡献力量。人才评价方面,将细化体育科研、群众体育教练员等体育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标准,做好体制内人才与社会化人才评价标准衔接,坚持破“四唯”与立“新标”相结合,突出业绩导向、基层导向。人才激励保障方面,将加大青年人才发展支持力度,实施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计划,加强优秀运动员、教练员激励,进一步解除广大运动员、教练员后顾之忧。(转自12月7日《中国体育报》01版)